“放手”变得美丽 作者:汤艳
发布时间:2018/7/1 10:01:40 作者:禄口中心幼儿园 浏览量:1107次
案例背景:
做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时常会面对家长的各种要求,有的要求我会爽快的答应,有的要求确让我有些为难,无所适从。今天,轩轩的奶奶又来跟我说“轩轩在家跟我们说他想当组长”。“哦,孩子的上进心挺强的,以后还有机会的。”我面对笑容的回答,立刻明白了家长的意思,但是我却有点不太情愿。之前请过轩轩当过组长,孩子的表现不太好,吃饭慢又爱说话,收作业不整齐还比较慢,没有起到榜样作用。其他家长也曾反应过孩子当组长的事情,情况多了,我也急了,应该去解决问题了,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讨教,想出一个比较满意的解决方法。
案例:
下午小朋友们吃完点心,整顿好纪律,我严肃的宣布“下个星期要换组长了,这次老师不选,由每一组小朋友自己选,可以选自己也可以选别人。”话音刚落,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讨论起来。我说“我们把座位调整为每组坐成一个圆形再进行讨论”。经过一阵忙活,座位摆好了,孩子们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只听见这边有人喊“选我,选我!”那边来一句“我选他”这组喊“我选天天。”那组喊“我选乐乐和茜茜”争吵声此起彼伏,更有人急得要哭了,两只小手不停的拍自己的胸脯对着别人喊“选我快选我”。却没有小朋友回答他。还有的小朋友没有被选到,生气的头和身体转向一边去,不理其他的小朋友了。也有对当小组长不感兴趣的或者拿不定主意的小朋友,他们在那里看别的孩子选谁就选谁。班级里面比较吵闹,讨论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大,也有霸道的孩子大声的吼叫,喊别人选他。差不多过了10分钟,我到各小组去视查,评选的结果还真出乎我的意外。第一组选的是睿睿小朋友,他得了两票,自己给自己投一票,乐乐给他投一票,其他四个人都选自己,睿睿小朋友当上了小组长,正高兴着呢!第二组是倩倩和佟佟小朋友都得了3票一样多,这怎么办呢?我为难了,一时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情急之下,我灵机一动,反问他们“你们小组两个人得了一样多的票怎么办啊?选谁呢?”其他小朋友一时也没有想出方法来,这时大家都僵持住了,我也急的想先去看别的组结果,等会再来处理这个组,犹豫不决时,突然佳佳大声的念起来“点名点将,点到谁,谁就上”还一边念一遍指着倩倩和佟佟小朋友。其他的孩子也学起来了。我惊讶,这个方法还真不错!我立刻给予夸奖和赞同。这个方法也挺公平的,又是孩子自己想的,于是我让佳佳站在倩倩和佟佟小朋友的中间指着他们两个念,最后一句念到“谁就上”的“上”字,指到佟佟小朋友,所以第二组选佟佟当小组长。就这样通过佳佳的方法解决了第二组的问题。第三组小朋友选的是轩轩小朋友,他得了4票,另外两个选自己,这个结果让我很吃惊,轩轩小朋友平时吃饭慢,收作业慢,上课爱讲话,居然有3个小朋友选他,真的让我感到很意外,看来这孩子人缘好,不容置疑第三组组长就是他。第四组结果也很明显,选的是笑笑小朋友他得了5票,只有一个小朋友不选他,就是敏敏小朋友,敏敏小朋友用急切的眼神看着我,小手不停的拍自己的胸脯说“选我,老师选我”。看着他这么急切热情的想当组长,但是小朋友都选了笑笑小朋友,我就安慰到“下个星期还会选,学会和小朋友相处友好,多帮助小朋友,他们喜欢你了,自然就会选你的,下个星期你还有机会,加油哦!”最终我还是同意了小朋友们选的笑笑小朋友当组长。新一轮的组长就在孩子自己选举、自己做主的情况下诞生了。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孩子很开心自己当上了组长,还有的孩子开心是因为他选的好朋友当组长了,另外还有想当组长的孩子没有被选上的。总结时给当上组长的小朋友鼓掌恭喜他们,又安慰没有当上组长的孩子,最终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想一想:怎样让每个孩子都能当上组长?他们一起想办法,给我们班级立一条新规,规定班级每个星期都选新的组长,这样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难过的孩子们听到了以后又高兴起来了,有的孩子点点头,没有那么失望了,心情也平复了一些。
案例分析和反思:
通过这次选组长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中班的孩子各方面能力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好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时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自由,平等自主的权利,不能一味的包办代替,孩子们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孩子们得到了锻炼,老师们也轻松了,既解放孩子也解放老师。例如这次选组长,如果是老师选肯定吃饭、睡觉、上课、游戏等方面表现很好的小朋友,不能代表孩子们的意愿,不被大家认可。通过孩子们自主选出的组长在他们心目中有地位,孩子也愿意配合,老师也不用为难的解决家长的组长问题。当然老师也不能带有色眼镜看孩子,通过轩轩当组长的例子,我就觉得教师应该多角度的观察孩子,认可孩子。在老师眼中不优秀的孩子,在同伴中不一定不优秀,老师片面的看待孩子时,没有发现孩子独特的一面。轩轩小朋友能当上组长,发现他擅长和小朋友打交道,人缘好。小朋友认可他,平时和小朋友相处友好,由此可见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很好。教师适当的把权力交给孩子,孩子收获了自由、自主。
通过此次活动还可以看出,教师在孩子们失败或者难过的时候,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孩子坚强勇敢,不怕挫折的精神。比如告诉孩子“这次没有当上下次还有机会,学会和小朋友相处友好,多帮助小朋友,上课认真听讲遵守班级纪律,努力就会成功的。”等等激励的语言。当孩子情绪低落,教师不管不问,失去了教育的机会,情感方面稍欠缺的孩子无法解决。有的孩子没有当上组长哭了,有的不说话了,这时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给予他们鼓励的语言,使他们内心平和,挫败感也随之消失。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可以自己解决,老师就不需要干预了,比如第二组的两个孩子比分一样不好选谁当组长了,在老师和小朋友都为难时,佳佳小朋友想出办法了,教师可以放手让孩子去解决。有时孩子遇到困难,教师是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想办法解决,不要急于说出答案;有时小朋友的想法也能给老师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师不能低估孩子的水平,他们很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可以自己做主。教师要把自由、自主适当的还给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放一放手也许变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