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拯救“世界” 作者:朱唯晶
发布时间:2018/7/1 9:26:00 作者:禄口中心幼儿园 浏览量:1180次
【案例背景】
从家庭生活走向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了父母的陪伴,是充满着不安、紧张与恐惧的,孩子进入幼儿园的第一步就是小班,小班老师虽然教学任务相对于中大班来说不是很重,但是面对着一个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往往也会显得手足无措。如何让年纪尚小的孩子迅速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能够开心的与小朋友们融合在一起,从一个家庭的中心过渡到一个群体的成员,是小班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幼儿园小班的老师,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我发现要让孩子真正的融入群体中,首先要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不同的融合方案,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描述】
每到新学期开始的时间,就会有家长陆陆续续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开学的前几天是个高峰期,与往常不同,这个时间段新入学的孩子多,平时偶尔有一两个情绪不佳的,单独安慰一下,加上小朋友一起玩儿很快就好了,新生比较多的情况下这种办法就难以实施,哭的哭、闹的闹,这种基本上还属于简单的,因为稍加安慰或者转移一下注意力,适时介入并加以引导孩子的情绪就会好很多,还有的孩子拒绝老师的关怀,也不愿意沟通,就更加难以融入。
开学第一天,我早早的来到教室里,准备迎接新入学的小朋友,为了避免孩子们过于哭闹,小桌子上已经摆放好了各种玩具,教室也为了迎接新生提前做好了布置,选择了孩子们较为喜欢的卡通形象,并将下午活动所需的场地提前准备好。
陆续就开始有家长进来,手里牵着有些胆怯的孩子,家长们虽然有些担心,但还是把孩子们放下后就逐渐离开了。伴随着家长的离开,孩子们也开始呈现出我所担忧的状态,有的开始哭泣,有的开始扑到门前喊着要找妈妈。
在这个时候,为了避免哭成一片的场面,我先是抱起了拍门大哭的昊昊。
“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昊昊的声音很大,马上就影响到了座位上的其他孩子。
“你先不哭,我就告诉你妈妈在哪里。”我拿开他擦眼泪的手臂,看着他的眼睛说。
这句话果然奏效,昊昊立刻止住了哭声:“妈妈在哪里呀?”
“妈妈说你已经长大了,所以今天派你来完成一个任务,如果完成了,妈妈很快就回来接你的。”我笑着对他说,“现在我们坐到座位上,和小朋友一起把任务完成。”
我把他放在了座位上,他没有继续站起来拍门,心里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看到我没有妥协的意思,还是按照指示坐好了。看到其他孩子们也都已经陆续坐好,我就开始拿出手里的变形金刚,先讲了一个变形金刚拯救世界的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开始被吸引,然后告诉他们,变形金刚现在受伤了,需要小朋友们把他们组装好,然后他们就可以去帮助别人了,孩子们看看手里的玩具,开始学着我的样子组装。
上午过的相对比较顺利,午饭吃过后午休,又有孩子在偷偷哭泣,但经过一上午的适应,哭泣的孩子已经是少数,我把哭泣的孩子抱起来安慰,拍拍后背,告诉他:“小朋友们都在睡觉了,你的声音如果很大就会吵醒他们,你想让他们睡不好吗?”他听了声音开始变小,渐渐的就在我怀里睡着了,其他的如法炮制。
午睡后孩子们逐渐熟悉,于是我带着他们去外面玩游戏,在欢乐的氛围影响下,个别不太适应的孩子也开始尝试着参与到游戏当中,很快露出了笑容。吃下午点心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已经完全放的开了,这时我继续给他们讲变形金刚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很认真。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马上到了放学的时间,为了让孩子能够自愿来到幼儿园,我告诉他们:“今天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很棒!变形金刚在你们的帮助下做好了,他们晚上就要去帮助别人了,可是明天还需要小朋友们来幼儿园照顾他们,希望小朋友们明天准时来哦!”孩子们很高兴的答应了,就这样一天顺利的过去了。
【案例反思】
1.预设良好教学环境
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对于周围的种种都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提前做好环境的布置,利用孩子比较熟悉的事物作为装饰,有利于消减环境陌生带来的恐惧。该案例中,我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进行教室的布置,并在桌上放置孩子喜欢的玩具,能够使孩子转移一部分的注意力,不会专注于到了一个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2.不让少数影响多数
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们都比较懵懂,很容易受到周围孩子的影响,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孩子大哭而没有及时阻止,其他孩子也会跟着哭泣起来,所以在发现某个孩子影响到课堂环境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引导,通过给予其一定的许诺阻止哭泣,从而使课堂恢复正常,并快速用其他的内容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3.培养孩子的集体责任感
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进入幼儿园之前没有过集体生活的经验,所以很多时候会随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哭就哭,想大声说话就大声说话,这个时候需要老师进行良好的引导,比如在午休时候有孩子哭泣,就应该在安慰的同时告诉他,打扰到别人是不对的行为,可能短时间内不能一下子改变,但是多次以后孩子就会形成习惯,从而更有利于后期的管理。
《纲要》中对于小班阶段的幼儿特点作出这样的分析: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操作活动来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幼儿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相对较差。 所以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往往是非常大的,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有助于孩子在玩儿的过程中逐步适应群体生活,而适当的行为规范教育则有利于环境与氛围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