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做“好管闲事”的老师 作者:仲婵娟
发布时间:2018/7/1 9:21:55 作者:禄口中心幼儿园 浏览量:1246次
案例背景:
我园地处乡镇,本地人多以做皮草生意为主,年轻父母多外出到东北一带打工,家中幼儿均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老一辈人的思想大都是把孙儿照顾好,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比较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总是和我们的教育工作发生冲突或矛盾。而我们作为尚未成家的年轻教师,与老一辈的人代沟很大,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这种冲突,大为苦恼。
案例描述:
寻常的一个工作日,下午四点半左右,孩子们都已离园,我们三位老师正在整理自己的案头资料,突然听到一声充满怒气的喊叫声:“老师呢!把洋洋交出来!我要把他手剁了!”我赶紧到门口一看,原来是成成奶奶和爷爷,两个人怒容满面,不依不挠地叫着,引的外面的其他家长挤在门口看。我大感头疼,只能耐着性子说:“成成奶奶,有什么事情慢慢说,我们大家一起解决,请你们不要在教室喊,影响不太好。”成成爷爷把手一挥,叫道:“那你把洋洋叫过来,我要把他手剁的了!”我一听这话,大皱眉头,严肃地说:“成成爷爷,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你好好说,这里是幼儿园,你说剁手这样的话不太合适吧!”
成成奶奶看了看我,终于不再喊叫,却把躲在背后的成成往我面前一推,仍是很大声地说:“你看我家这大孙子的脸,还能看吗?我孙子说就是那个洋洋抓的!”我凑到成成的面前,仔细看了半天,端详了好久,才看到一道浅浅的红印子,也没破皮,也没红肿。我蹲下身来问成成:“脸上是在怎么回事呀?跟老师说说好吗?”成成却只是低着头,不肯说话,这时成成奶奶又冲到我面前,说:“我家孙子就是老实哎,但不能因为老实就给人欺负哎!老师你把那个洋洋叫来,我不用老师你出面,我来让他长记性,看他还敢不敢打我家孙子!”
为了安抚成成奶奶的情绪,我说道:“成成奶奶,孩子们都已经放学回家了,我们明天一定把事情了解清楚,给你家一个交代。孩子们都还这么小,有时不小心碰到脸也是有可能的,你先别这么冲动!你也是做家长的,疼爱孩子的心我们也能理解,但说到要剁手之类的话就太严重了是不是?这种气话就别再说了,对你家小孙子的教育也不好。”我们三位老师劝了半天,好说歹说,成成的爷爷奶奶才气哼哼地走了,还直说明天早上要找洋洋家长算账。
下班回到宿舍,我心里一直在考虑这件事该如何解决。我先打电话给了洋洋家长,问了一下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经过一番了解,原来是洋洋排队做操时站在了成成的后面,可能是洋洋太兴奋了,在队伍里手舞足蹈的,不小心扫到了成成的脸。我大大松了口气,还好只是一个小小的误会。我又马上给成成在外务工的妈妈打电话,详细解释了事情的经过,请成妈帮忙安抚一下家里的老人。
第二天,我怀着忐忑地心情等着成成奶奶找洋洋“算账”,可能是洋洋妈妈打过招呼了,成成奶奶一句话也没睡,把孩子送过来就走了。但这件事后,成成奶奶似乎对老师有了点意见,平时工作也不怎么支持,对老师也不太信任,让我大感头疼,然而之后发生的两件“闲事”,却拉近了我与这两位顽固老人的关系。
“闲事”一:
早上成成奶奶抱着一个电子琴,迟疑地站在班级门口,我主动打招呼,问:“成成奶奶,有什么事吗?”成成奶奶小声地说:“我家媳妇寄了这个电子琴给小孙子玩,这个调子我们不会贴,我家成成玩不起来哎!”我一听,知道老人家这是需要帮忙了,爽快道:“没事儿,我来帮你贴吧!”说着,我接过了电子琴,麻利地贴了起来。成成奶奶说:“我家孙子非要学这个,这么小的娃娃会弹吗?”我与她闲聊道:“成成乐感挺好的,有时在班里唱歌,他还点头打节拍呢,可以培养一下这方面的爱好!”成成奶奶不好意思地看着我,腼腆地笑着。
“闲事”二:
新学期,班级困难生补助的申请工作又开始了,我照例在班级群里发放电子通知,离园前又给家长们发放纸质文本,加强宣传。两天过去了,班里只有两三位幼儿申请。我忽然想到了成成家,成成奶奶右眼残疾,家中又有孙子、孙女,家庭情况应该比较困难,为什么不申请呢?放学后,我特意把成成奶奶留下来,又想问,又怕伤了老人的自尊心,只好小心谨慎地问:“成成奶奶,我前天发放的通知你家看了吗?有没有什么想法?”成成奶奶回道:“什么通知啊?我不识字哎!”我大感意外,忙问:“你家儿子媳妇在班级群里应该也看到了啊?没跟你说吗?”我又把政策详细解释了一遍。没想到成成奶奶很激动:“老师哎!我家想申请哎!我家两个孩子读书都是我们两个老的出钱哎!我儿子媳妇也不管哎!可怜我家老头子哦,快七十了还要做小工哦!老师啊,上次成成被那个娃娃弄到脸,我也不是故意找你们麻烦哦,就是我家媳妇太厉害,孩子一受点伤就怪我没带好!我……唉!”成成奶奶一边说着,一边红了眼眶,我看着她残疾的右眼,顿觉一阵心酸,赶紧安慰了她一番。事后,我把关于困难补助的资料详细给成成奶奶解释了一番,叮嘱她准备哪些材料,老人家一叠声地说着谢谢谢谢……
案例分析:
说实话,作为一名刚刚进入工作不到三年的年轻教师,处理家长工作,特别是和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沟通,往往是我又烦又惧的——烦的是农村老人受教育程度都不太高,也不够开明,往往难以沟通;惧的是这些爷爷奶奶又都是泼辣的性子,一言不合就开吵或者投诉到园长室,让工作难以开展下去。但面临我园的乡镇化、留守儿童多的特点,我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又少不了要与这些爷爷奶奶们接触、交流。
那么,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呢?也许,秘密正在于这些不起眼的“闲事”之中。给孩子家里的电子琴贴上音标、多嘴地打听孩子的家庭经济情况,看起来是闲事,可不正是这些闲事,才体现出我们老师对孩子真正的关心与爱护嘛!
都说农村老人性格蛮横、泼辣,经过这几件事,我倒觉得,正是这份泼辣,带着几分可爱之处,这种可爱在于,他们又是那么地淳朴,只要你是真心对他们的孩子好,他们马上就能感觉到,并且也能热呼呼地回应你,毫不扭捏,毫不做作!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三年前来幼儿园工作前的那场面试,主考官问我:“你如何建立起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我的答案是:“其实,老师与家长之间,从来不是敌对的关系,甚至我们都是从一个起点出发的,那就是——爱孩子,也教孩子去爱,让孩子变得更好!”
时至今日,我又领会到,光有爱似乎还不够,要从“闲事”和细节中去表现爱,愿我们都善做“好管闲事”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