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的火花——我与插班生的故事 作者:周雯婕
发布时间:2018/7/1 10:13:23 作者:禄口中心幼儿园 浏览量:1758次
案例背景:
幼儿在个性上的差异,一部分是由先天气质决定的,很大程度上是受后天环境影响的,特别受大人对孩子的教导、态度以及大人的榜样的影响。也就是说,孩子的个性特点在不断变更,是可以转变的。当幼儿在适龄时定要让孩子进园学习体验集体生活。在幼儿个性还没有稳固,尚在形成之中时,父母也要及时发现孩子个性上的差异,好的方面给予断定,使其发扬,消极不良的方面要及时加以引诱与纠正。例如,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差,依赖性强,就要培育他的独立性,鼓励他自己动手,让他锤炼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父母不能爱护增援过多,助长他的依赖性。
案例描述:
片段一:
新学期开学时,我们班转来了一些新成员,伦伦就是其中之一,该幼儿又和其他幼儿有些不同。伦伦小朋友在该上幼儿园的年龄,由于家长觉得幼儿小,去幼儿园容易生病所以整个小班生活该幼儿都没有参加和体验过。又因为幼儿在家玩耍时不慎跌伤胳膊所以幼儿本该进入中班学习,这下又被耽搁了一学期,所以幼儿在开学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妈妈送来的时候,幼儿总是在楼梯口时便不愿再向前走,抱着妈妈的腿不肯撒手,一个劲的哭闹,妈妈连哄带抱才能将幼儿带进班。进班后幼儿情绪更加激动,我们老师从妈妈手上接下幼儿时,幼儿很是反抗,妈妈也表现的舍不得走,幼儿看着妈妈更是有了依赖性,哭闹不止。老师只能催着让妈妈赶紧走,妈妈这才一步三回头的走了。幼儿看见妈妈走了,情绪上才稍微好了一点。老师喊他去区域玩耍,他也不愿意,当有小朋友和他打招呼时,他低着头也不说话,一副不愿意和幼儿交流的样子。老师与他说话时他也显得很害怕的样子。
片段二:
伦伦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时不时的都会出现掉眼泪或瘪嘴的表情,但又不敢大声的哭闹,尤其是到了下午老师帮幼儿提裤子整理衣服的时候该幼儿便开始小声的哭泣,嘴里还说着:“妈妈,你要来接我,妈妈我在这里。妈妈,你怎么还不来呀,我在这里,我在二楼呀,你快来呀。”在老师和他说,“妈妈已经在路上了,你这样哭,妈妈见了会不开心的,妈妈这么爱你,不会不来接你的。”孩子这才控制哭闹的情绪,但时不时的还会问:“妈妈来接我?”,眼睛也直勾勾的盯着门口方向,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显得很是焦虑。当看到妈妈的那一刻,便直接扑到妈妈怀里发泄自己的情绪。
【分析】1.该幼儿在该进园学习的时候没有体验过集体的生活,所以对学校是完全不了解的,又因为有些家长在家时,孩子不听话,家长就会说,“你现在不听话调皮,上幼儿园老师会揍你的。”或者是“你不听话犯错误,妈妈就不来接你了,让你一个人留在幼儿园。”等,这些错误的引导也让孩子对幼儿园对老师产生了恐惧心理,所以孩子从心理上就会排斥幼儿园,从而不愿上学。
2.孩子本生性格就比较腼腆,不大爱讲话,会害羞。也害怕见到陌生人,不敢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这可能是孩子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而引起的孩子安全感不够的表现。所以孩子在小朋友和老师与他交流时,显得很腼腆甚至是害怕。
3.孩子的依赖心理都是比较强的,这是孩子的本性,孩子会害怕到学校后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会很没有安全感。这也可能是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带孩子出去与其他幼儿接触而造成的。
4.焦虑心理,孩子的内心世界大人永远不懂,但是不懂可以慢慢的去分享孩子的内心,孩子往往考虑的事情不是我们大人所能理解的,所以不愿上学,可能是孩子考虑的比较多,比如老师同学的交流,这都是孩子幼小心灵一种考验,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留意孩子的畏惧和焦虑,开导好孩子面临的一些不安因素。
片段三: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伦伦的哭闹现象好了很多,虽偶尔也有哭闹的现象但基本上都能愉快的进园了,但同时老师也发现了他其它的不足,比如他的自理能力相对同龄幼儿来说是比较弱的。该幼儿起床后都是等着老师帮他穿衣服,平时玩过的玩具也不知道整理和摆放。老师喊小朋友端椅子上线时,他总是找不到椅子,老师提醒他了,他也只是眼睛眨巴眨巴的看着你,非要等老师或其他小朋友帮他端好放好他才知道去坐。学习操作时,老师在说过要求后依然不知道该干什么,老师上前指导时,幼儿显得很不安。不管老师说什么他都是回答:“嗯,知道了,妈妈来接我。”
【分析】现在的家长对孩子都是过度保护,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能力差,以后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也有的家长怕麻烦或嫌孩子弄得脏又慢,所以什么事情家长都是包办代替再加上该幼儿也没有在合适的年龄进园学习,孩子的基本基础就没有打好,所以自理能力就比较弱。
教育措施:
1.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幼儿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教师在平时时要经常关心幼儿并与幼儿交流。所以我也经常找他聊聊天,起初该幼儿只是睁着大眼睛看着我不说话,几乎都是我在问,他沉默,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对我也亲近了些,问他什么他也能回答了。我了解到他不愿来幼儿园是因为他想和妈妈在一起,在幼儿园他没有认识的人,也没有人和他玩,所以他感到害怕。我告诉他,“没有朋友你可以去交朋友,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每个孩子都是很友好的。大家都还不太了解你,你可以从自我介绍开始。你去试试吧。”在我的鼓励下,幼儿也试着去交朋友了,虽然有些腼腆,但也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2.针对幼儿不愿来幼儿园,我们在区域游戏中开展了一些活动和投放了新的材料,在益智区,我们又投放了一些比较有趣的益智玩具,以便吸引幼儿的兴趣,在美工区,我们也开展了《纸杯花》的手工活动。为提高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在生活区开展了《穿衣大比拼》的活动,并邀请了一些自理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来参加。由于中班的幼儿都有了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受邀的一些小朋友都主动来到生活区练习穿衣扣扣拉拉链。该幼儿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也主动加入到集体中,并喜欢上集体生活。
3.我们又将该幼儿的位置安排在比较活跃并喜欢交流的幼儿旁边,希望这些幼儿可以带动该幼儿,并鼓励该幼儿多与其他幼儿交流。
4.我们与该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希望通过家园合作来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我们也建议家长平常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要知道家庭的影响以及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也要经常带幼儿多出去走走,让幼儿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平常也要少点包办,要知道包办不是爱孩子的表现,凡事让孩子自己学着去做,让孩子学会独立,毕竟孩子的路是需要自己去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