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博客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师风采>教师博客> 文章

以爱之名,以吾之心 作者:陶培

发布时间:2018/7/1 10:06:07 作者:禄口中心幼儿园 浏览量:1274次

【案例背景】

又是一年开学季,小班的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陌生的的同伴和老师,加上生理和心理机能发育尚不完善,对他们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生活挑战。这给孩子们带来不少压力,容易产生“分离焦虑”。为了使孩子们尽快熟悉环境,顺利度过这一难关,需要老师精心照顾着每一个孩子,细心观察、分析孩子的情绪和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时不时的给予肢体上的亲近,用贴近孩子的语言安抚他们的情绪,用自己的耐心感受他们不安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于是,在日常工作中,对这些幼儿做了一些观察和研究,并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些教育措施。

【案例描述】

熙熙个头小小的,性格内向,在班里经常不愿意主动参加任何游戏活动,很少与别人交谈,开学初每天来园总是大哭大闹,不愿进活动室。在幼儿园里喜欢独处,不愿意让其他小朋友亲近她。

情景一:

熙熙在一日活动中,总是独自坐在座位上或站在操场上,眼神呆呆地就看着前方或看着其他小朋友,老师请她和别人一起玩时,她总是习惯性的摇摇头或哭着说:“不要,我不会。

情景二:

接待幼儿入园时,熙熙由外婆抱着进入活动室,我微笑着说:“熙熙,早上好!”熙熙一边哭一边小手紧紧拉着妈妈的衣角不放,嘴里直嚷嚷:“我要回家!我不要上学!”最后我把她抱到座位上,给她玩具玩并对她说:“熙熙,你为什么哭呀?你喜欢来幼儿园上学吗?”她边哭边摇着小脑袋说:“不喜欢!我讨厌上学!”说完就再也不愿意和我交谈了,也不玩玩具了,就傻愣着坐着眼睛一直盯着着教室门口。

【案例分析】

一、分析原因,寻找策略

1、家庭环境因素

通过家访,老师了解到熙熙从小由外婆抚养,很少与同伴交往。也许是外婆对孩子的百倍溺爱导致她产生了明显的依恋情绪和排他心理。当她独自处于陌生环境时,这种依恋情绪和排他心理便表现为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往、游戏等异常行为。熙熙的外婆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平时都是用东北话交流,因此熙熙说话带有东北口音,她平时很少与小朋友交流,也不参加小朋友之间的游戏,早晨不爱来幼儿园,也从不与老师打招呼,加上外婆总是与熙熙形影不离,对熙熙的一举一动不放心,忽视了熙熙对探索周围世界的需要,压抑了熙熙的活动愿望和求知兴趣,进而使她产生依赖、胆怯、退缩、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问题。这些都说明熙熙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心理正处于家园“分离焦虑”阶段。

2、幼儿园环境因素

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在集体生活中,熙熙不会与同件交往、游戏。在班里很孤独,原因是她的能力较差。玩游戏时,不能与小朋友很好地配合,加之胆小,常常挨别的小朋友欺负。我想正是这种交往中的失败,严重地挫伤了她幼小的心灵,产生“我要回家”的依恋心理。

【案例感想】

(1)家园同步,配合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家长相互配合,尤其在“组织与实施”这一部分中,还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多年的幼教工作经验更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家庭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功效,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熙熙的一些行为和认识就是在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下产生和形成的。为了矫正熙熙的心理偏差行为,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掌握一些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保证家庭教育效果、达到家园一致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一方面及时交流熙熙的发展情况,一起商讨下一步的教育措施施:另一方面适时向家长介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使家长能科学、正确地引导孩子纠正不良行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此,我要求家长与我们共同努力,对孩子“爱护但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从培养行为习慣和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着手,自己的事情自已做。成功时给予表扬,失败时给予鼓励,使她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宽松自由交往的空间,结合家长的言传身教和老师的宝贵建议,一起努力减少孩子的焦虑和孤独感,使熙熙渐渐克服胆小的毛病,尽快适应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淡化说教,主动亲近,转换依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去做实验。”孩子就像妖嫩无比的花朵,总是需要关爱与呵护。他们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身后已没有亲人的依托,很自然地他们会把家庭交往中产生的各种情感,期望与爱的要求都转移到老师身上。老师只有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精心为他们创造爱的环境,才能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依恋感“情绪。老师的态度、言行会给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带来很大的影响。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交往,也常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因此,在一日活动中,老师要多抽时间和他们相处,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和排外心理,逐渐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另外引导熙熙与同伴交往,让伙伴带动一起游戏,慢慢减轻心理压力,使之渐渐融入集体。平时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努力挖掘潜能,帮助树立自信心,帮助重新认识评价自己,产生爱幼儿园的情感。具体方法如下:

(a)营造幼儿熟悉的环境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特有的环境和设备,组织精彩有趣的集体游戏,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里更热闹、更好玩。如:每天入园时面带微笑和熙熙问好,也可以给熙熙一个大大的拥抱,使熙熙逐渐调整心理,适应集体生活,高高兴兴地度过在园的每一天。暂时保留自已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慣,如抱着枕头或捏着被角入睡。平时称呼幼儿的乳名,让幼儿倍感亲切,从而消除陌生感。

(b)设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情绪。

每一主题都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熙熙的注意力。如:用所种材料做头饰,把幼儿熟悉的绘本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表演出来。在区域化活动中,让熙熙自选材料进行游戏。平时鼓励熙熙参加户外活动,玩大型智力综合游戏,使熙熙小朋友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的生活游戏。

(c)用爱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

老师对幼儿的爱,会使他们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和心理体验,促使幼儿更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促进幼儿良好性格及品德的形成。为此,在一日活动中,我经常主动接近她、关心她。注意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平平时发现熙熙小朋友喜欢看图书,只有在看图书时,她的神情才特别专注,于是我不仅亲近她,还把书借给她带回家里看。每天来园日时除热情接待外,并给他一句鼓励的话:“今天游戏时,你一定会讲好听的故事给小朋友听。”对他点滴的进步,总是以一个微笑、一个抚摸加以肯定。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使她逐渐活泼起来让老师对她的爱激起她情感上的火花,让她合群。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深入观察了解幼儿,注意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那么,每个孩子一定都能在幼儿园的大集体中健康成长、快乐的生活。用爱浇灌,静待花开。

版权所有©禄口中心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永欣新寓 电话:(025)52770707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