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和你睡 作者:梅玲
发布时间:2018/7/1 9:55:55 作者:禄口中心幼儿园 浏览量:1339次
案例背景:
小雨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宝宝,虽然年龄小,但是小班才来的时候,就适应了新的环境。一直乖巧活泼,经常举手回答问题,是个聪明能干的宝宝。可是上了中班后,我发现了她的一些变化:变得不爱讲话,学本领时喜欢发呆,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午睡时经常睡着睡着就哭醒,不想来上幼儿园……
案例呈现:
区角游戏开始了,娃娃家传来一阵阵吵闹声,我连忙跑过去一看,阿瑞告诉我:“老师,老师,小雨抢玩具,她从小欣那边抢了兔宝宝之后,就一直自己抱着,不肯还给别人。”
带孩子们玩《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的音乐游戏,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我当老猫来抓捕孩子,孩子们都尖叫着、嬉闹着躲开了,只有小雨呆呆的坐在小椅子上不动,似乎没有兴趣,我跑到她跟前,她看了看我,似乎有心事的样子。
午睡室里都安静了,突然传来抽泣声,我寻声找去,原来是小雨在做噩梦,我赶紧抱着她,拍拍她。
小朋友们自由选择区角游戏时,小雨会呆坐在椅子上,别的小朋友来喊她一起,她说不想玩。
原因分析:
我决定找小雨好好谈谈,我抱着小雨告诉她:“老师很喜欢那个活泼可爱、学本领时积极举手的小雨,可是她最近不见了,你能帮我找回来么?”小雨低下头不说话,“小雨,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老师会想办法帮你解决的,你们就像老师的孩子一样,老师很爱你们,不希望我的孩子不开心。”小雨一边激动的哭一边说:“妈妈生了小弟弟,我们全家人喜欢小弟弟,不喜欢我了,我好想和妈妈一起睡。可是婆婆告诉我,弟弟还小,我是姐姐,要让着弟弟,全家人都围着小弟弟转,爸爸妈妈再也不像之前那样对我好了。”越说哭的越凶。终于明白了小雨性格变化的原因:
1.亲情的缺失
小雨的生活原本就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他们的衣、食、住、行、游戏、求知、社交等方面都会产生相应的需要,形成相应的习惯。但是自从弟弟出生后,爸爸妈妈不再跟他同一屋檐,与他分开住,而且没跟小雨睡了。突如其来的家庭生活环境变化没有让小雨适应,更让她内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了,不管他了。
2.心理矛盾的产生
弟弟的出生,让家里人所有的关注都投入到了他的身上。爸爸妈妈不仅转移跟弟弟睡,不跟小雨睡了,而且还分开住了。这让小雨产生了妒忌与争宠的不好心理。于是就出现了喊肚子疼不想上幼儿园的情况,因为如果上学则更见不到妈妈,潜意识觉得不上学可以看到妈妈。
解决策略:
1.对幼儿的教育策略
(1)转移注意法
小雨每天来都要哭,吵着肚子痛要回家。外婆送完小雨后就走了,于是,小雨就哭着直叮嘱老师:“我饭少吃一点。”因为小雨以前都是很开心地来上幼儿园,就是妈妈生了小弟弟后才有了这些情绪,我想孩子真正的原因不是吃饭的问题。但是,小雨每天来时,总是会大哭,哭起来时间还很久。于是,我就让小雨留在身边,帮老师擦桌子、分点心、帮我管理其他孩子的表现等。让他有事情做,孩子来园时的情绪就马上稳定下来了。
(2)谈心法
空闲的时候,我就深入了解小雨的心理变化。了解其来园时哭的原因、了解其成长过程所遇到的事情,并且帮助他分析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结,这才是让小雨真正快乐起来的好办法。
(3)角色转换法
弟弟的出生,让小雨产生了妒忌与争宠的不好心理。这种负面影响会让孩子觉得很累、生活不幸福。于是.为了消除小雨的消极心理,我用角色转换,帮助孩子来理解弟弟与他的关系.重新建立小雨与妈妈的爱。
(4)行为疗法
听外婆说.小雨要抱弟弟,但是被妈妈拒绝了。想亲亲弟弟.但是妈妈说感冒了要传染给弟弟的。小雨很想照顾弟弟,但是屡次被妈妈拒绝了,这让小雨的心理又受到了打击。于是,跟爸爸妈妈联系,让小雨在家帮助父母照看小弟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从而改善人际关系,获得自尊,摆脱了孤独.生活愉快。
2.对家长的指导策略
(1)请家长关注小雨妒忌与争宠的心理
于是我跟小雨妈妈进行了沟通,向小雨爸爸讲述了孩子的表现,并向他们分析了原因,关照爸爸妈妈多关注孩子。小雨爸爸妈妈听了恍然大悟,一开始还以为是小朋友不跟他做好朋友,或者是受到老师批评什么了才这样。现在想想确实是疏忽了孩子的想法,让小雨觉得妈妈只照顾弟弟.没有照顾她,内心产生一份失落及不安,觉得妈妈不再疼爱他了。爸爸妈妈应该关注孩子,让他感觉到亲人就在他身边,并没有不喜欢他,还在关心他的成长。
(2)多与孩子见面,也让小宝有机会跟爸爸妈妈睡觉
以前都是跟爸爸妈妈睡,但是现在跟外公外婆睡了,而且是分开住了。一下子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变了,缺少爸爸妈妈的关注,孩子就不适应了。经过老师的分析,爸爸妈妈对小雨的情绪很关注。于是,马上采取一些措施,每天都与小雨见面,周六的时候还让小雨跟他们一起睡。几天下来,小雨的情绪有了些变化。来时不再大哭大闹了。还会跟我说:“老师,我今天来没有哭。"听到小雨这样表扬自己,我也会给他大大的鼓励,说“小雨真棒,真像个大姐姐了,会照顾妈妈,也会照顾弟弟,小雨听了老师的表扬也觉得特别开心。
经过一段时间老师和家长的努力,小雨又重新开朗起来,早上来的时候高兴的和婆婆说再见。还经常和我们分享小弟弟的情况。“老师,我弟弟会笑啦。”“老师,我弟弟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呢。”看着她满脸的幸福,我想这大概就是“二孩”的含义吧,让一个孩子不再孤单。
我们老师能做的就是循循善诱,人是群居动物,孩子的内心深处也希望能有个伴,所以,我们告诉小雨:多一个弟弟,就会多一个人爱你,你会比其他孩子多一份爱,这是非常幸福的事。我园还有很多像小雨这样的孩子,我希望在“二胎”来临时,他们更多的去接受,平等的享受父母的爱,两个相伴共同成长,让幸福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