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活动“落地生根”——记园科学组第二次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1/12/10 11:43:36 作者:余露 浏览量:1490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完善本学期制定的科学教研计划,落实在幼儿科学教育教研中的反思性教学策略。我园科学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活动开始,我们集体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张俊老师的线上讲座:《幼儿园科学教育:从活动到经验(一)》。
讲座由“生活·活动·经验”展开,阐述了科学学习的大背景、途径以及指向三个版块。分别讲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如何科学教育从生活到经验,幼儿只有围绕《指南》所提出的目标开展活动,才是最符合年龄特点,符合时代精神的有效科学活动。
随后,开展了三节观摩课,分别是夏稳稳老师的《有趣的声音》、张杰老师的《谁喝的水多》、胡紫薇老师的《红萝卜和白萝卜》。
首先,夏老师用不同的沙子带中班孩子了解物体碰撞会发出声音,学习辨听沙子在瓶子中发出的不同声音。并且尝试制作沙锤,在做做、玩玩、听听中了解干湿沙、粗细沙子的区别,体验自制沙锤的成功喜悦。
紧接着,张老师带领中班孩子通过实验,初步知道泥土的吸水性强,沙子的吸水性弱,了解沙、土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最后,胡老师和小班小朋友一起探究萝卜的奥秘,认识常见的红萝卜与白萝卜,初步了解萝卜的外形特征和萝卜美食。
观摩课后,三位授课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组长带领其余组员针对每节课从对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准备、活动流程、记录卡的设计等,进行了教学研讨,层层深入,老师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
最后,我们集体进行了科学小游戏《铅笔穿水袋》。
材料准备:透明袋子、削尖的铅笔若干、水
实验步骤:1.往袋子里装满水,封口。
2.把铅笔插进袋子里。
实验原理:当尖锐的铅笔穿过水袋后,破口处的塑料会紧紧收缩而箍住笔杆,达到密封效果,不使袋中的水泄漏。一旦铅笔拔出,水就从破口中流出来。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科学探索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有了更清晰的思路,知道了要从幼儿自身出发,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机会,做好幼儿发展的支持者,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使命是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不断的研学,老师们会在专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好。